搜尋此網誌

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

2017南韓遊學記·第五天(七月十三日)

伊西的早晨,旭日初升,Woo Ga-yun叫醒了我們,他母親下廚做了三明治當早餐,可以推測的是,要不是配合我們兩個外國人,就是他們飲食偏西式。其實,如果是第一個原因,他們可能多慮了,同樣受到中國影響數百年,再接受日本統治,臺灣和朝鮮的飲食習慣相差不會太多。
Woo母拍的相片
稍後,到清道中學先做集合。Woo母載著我們是從清道川邊經過,未來韓前,先在Google Maps上看了清道中學周遭街景,清道川的景色在臺灣難得一見(見下方嵌入街景),可惜沒有拍下來。Google對南韓的圖資相比中國大陸,恐怕也只差在沒有火星坐標系吧。



第五天、第六天,都在釜山廣域市(Busan)度過,釜山位在南韓東南角,就我來說,比起首爾,我比較喜歡釜山——當然,不一定是首爾的錯,可能是因為在首爾都在逛街,所以我的興趣不大。(阿哲:怪我囉)

早上的行程只有排海東龍宮寺,據稱是南韓唯一靠海的佛寺,由高麗時期國師懶翁大師(不要取笑人家法號,他一定有意義,雖然我不知道)創立。海東龍宮寺已經成為觀光勝地,慕名而來的小販在寺前爭相"攬客",還擺了個棚子(類似古坑綠色隧道的農特產品市集),販售物品應有盡有,就像帽子。
賣帽子的攤位,以及試戴帽子的學長/Flickr
接近入口的地方還有十二生肖塑像。
這是羊。(大概吧,錯了不要怪我)/Flickr
到了入口,牌坊上寫著海東第一觀音聖地八個字,但這可還沒到寺廟,還得再往下走108階階梯。
入口/陳亭蓁學姐
通往寺廟的拱橋上站了一些人,拱橋旁邊有許願池,Lei Gun-jyu拿出了韓元硬幣往許願池中砸,但沒半個硬幣掉到中心。
寺廟和拱橋/陳亭蓁學姐攝
寺廟就位在日本海(兩韓稱朝鮮東海)旁邊,照片右邊有一塊被切掉一半的岩石叫「龍巖」,延伸到日本海中。
日本海/陳亭蓁學姐

大雄寶殿/陳亭蓁學姐
龍巖/維基共享資源,S099001攝
再往後走,還有海水觀音大佛,許多人就是為了參拜這尊觀音大佛而來。
海水觀音大佛/維基共享資源,S099001攝
中午吃了香菇火鍋,只記得中華好男兒不爽ing。下午,先是到海雲台沙灘,而後又參觀太宗台(太宗台的太宗不是朝鮮太宗,也不是高麗太宗,而是新羅太宗武烈王)。
海雲台沙灘/Flickr
海雲台沙灘/Flickr
從海雲臺到太宗臺的路上,經過了廣安大橋。
廣安大橋/Flickr
太宗台園區大,有遊園車。/Flickr
晚餐吃石鍋拌飯,餐館位在地下室,對來自雲林的我們來說,是有點不可思議的,尤其入口感覺要不是某個荒廢地下街的殘敗入口,就是廢棄軍事地入口。
石鍋拌飯/Self
這天晚上是我們在南韓的最後一夜,而旅行社選了一間「經濟實惠」的旅店「Best in City Hotel」。訂房網站Booking.com稱「情侶特別喜歡這個位置」,想必言出有因,因為浴室是以玻璃和房間隔開;中間是毛玻璃,但上下是透明玻璃,站在床上就可以將浴室一覽無遺。
這設計可能別有用途,但好像不是遊學的最佳選擇吧。/取自魚樂分享誌
「學長你在幹什麼!?」(設計對白)/self
第五日文完第四日.第六日.回目錄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